簡答
1、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差異是什么?
(1)概念不同。收益性支出是指企業單位在經營過程中發生、其效益僅與本會計年度相關、因而由本年收益補償的各項支出。資本性支出是指通過它所取得的財產或勞務的效益,可以給予多個會計期間所發生的那些支出。
(2)計入科目不同。收益性支出發生時,都應記入當年有關成本費用科目。資本性支出應予以資本化,先計入資產類科目,然后,再分期按所得到的效益,轉入適當的費用科目。資本性支出不同于成本性支出,前者由各受益年度的營業收入分攤負擔,后者全部由當年營業收入補償。區分資本性支出和成本性支出,是為了正確反映資產的價值和正確計算各年損益。如把資本性支出作為收益性支出,結果是少計了資產價值,多計了當年費用,虛減當年利潤;反之,則多計了資產價值,少計了當年費用,虛增當年利潤。在實際工作中,為了簡化會計處理,有時把小于一定金額的資本性支出,也作為成本性支出處理。
2、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的理解?
遞延所得稅資產是指對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以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的一項資產。而對于所有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均應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負債,但某些特殊情況除外。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是和暫時性差異相對應的,可抵減暫時性差異是將來可用來抵稅的部分,是應該收回的資產,所以對應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負債是由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對于影響利潤的暫時性差異,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所得稅費用”。例如會計折舊小于稅法折舊,導致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如果產品已經對外銷售了,就會影響利潤,所以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當期的所得稅費用。
如果暫時性差異不影響利潤,而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則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資本公積。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按照公允價值來計量的,公允價值產升高了,會計上調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并確認的資本公積,因為不影響利潤,所以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不能調整所得稅費用,而應該調整資本公積。
3、留存收益構成?
留存收益屬于所有者權益類科目,指歸所有者所共有的、由利潤轉化而形成的所有者權益,主要包括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其中盈余公積包括法定盈余公積和任意盈余公積。按照《公司法》的規定,企業應根據凈利潤和法定比例計提的盈余公積。企業在計提了法定盈余公積之后,還可以根據企業需要,計提任意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是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中用于以后年度向投資者分配的利潤。
留存收益是企業從歷年實現的利潤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業的內部積累,來源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實現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