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大家看看論證有效性分析寫作的評分標準以及常見的邏輯謬誤,供大家參考!
No.1 論證有效性分析是什么
論證有效性分析試題的題干為一段有缺陷的論證,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選擇若干要點,評論該論證的有效性。
本類試題的分析要點是:論證中的概念是否明確,判斷是否準確,推理是否嚴密,論證是否充分等。
文章要求分析得當,理由充分,結構嚴謹,語言得體。
No.2 評分標準
1、根據分析評論的內容給分,占16分。
2、按論證程度、文章結構與語言表達給分,占14分。分四類卷給分:
* 一類卷(12—14分):分析論證有力,結構嚴謹,條理清楚,語言精練流暢。
* 二類卷(8—11分):分析論證較有力,結構嚴謹,條理較清楚,語言較通順,喲普少量語病。
* 三類卷(4—7分):尚有分析論證,結構不夠完整,語言欠連貫,語病較多。
* 四類卷(0—3分):明顯偏離題意,內容空洞,條理不清,語句不通。
3、每3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至多扣2分。
4、書面不整潔,標點不正確,酌情扣1--2分。
No.3 常見邏輯謬誤
謬誤一:數字陷阱
在沒有基數的情況下,單純的討論數字是不能推出結論的。
敏感詞:數字問題(比例、百分比);
案例:
我們廠的電視機銷售量去年增加50%以上,而我們的競爭對手只增加了不到25%。去年我們廠的電視機銷售量一定比競爭對手高。
分析:
題干中的數據只能代表一個相對的比率,而無法說明該廠的電視機銷售一定比競爭對手高。
其他案例 (平均數陷阱):
在不遠的將來,若中國的人均公關費用達到日本水平,中國公關市場營業額將從25億元增長到300億元,平均每家公關公司就有3000萬元左右的營業收入。這意味著一大批本土公關公司將勝過外資公司,成為世界級的公關公司。
其他案例 (百分比陷阱):
規模最大的10家本土公關公司的年營業收入平均增長30%,規模最大的10家外資公關公司的年營業收入平均增長15%;……可見,本土公關公司的利潤水平高,具有明顯的優勢。
小試牛刀:
1. 在過去的十年中,由美國半導體工業生產的半導體增加了200%,但日本半導體工業生產的半導體增加了500%,因此,日本現在比美國制造的半導體多。
2. 在全國范圍內,患抑郁癥的人中,自殺的人數為1000人;在沒有患抑郁癥的人中,自殺人數為10000人??梢?,患抑郁癥并不會讓人更容易自殺。
3. 某地區95%的海洛因成癮者在嘗試海洛因前曾吸過大麻,因此,該地區吸大麻的人數如果能減少一半,新的海洛因成癮者將顯著減少。
謬誤二:偷換概念
是將一些貌似一樣的概念進行偷換,實際上改變了概念的修飾語、適用范圍、所指對象等具體內涵。
敏感詞:概念提及;
典型案例 (偷換概念):
如果科學真的無國界,為什么外國制藥公司會訴訟中國企業侵犯其知識產權呢?
分析:
科學無國界不等于知識產權無國界,因為“科學”與“知識產權” 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論述者將“科學無國界”曲解為“知識產權無國界”顯然是偷換概念,因此該論證是站不住腳的。
其他案例 (轉移話題):
勤儉節約的觀念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了……一個人如果過分重視“節流”而不重視“開源”……提倡勤儉持家有害無益。
小試牛刀:
1. 人的本性是“好榮惡辱,好利惡害”的,所以人們都會追求獎賞,逃避刑罰。(2017)
2. 我去醫院看西醫,人家用現代科技手段從頭到尾給我檢查一遍,怎么沒有整體觀念、系統思維呢?
謬誤三:概念不清
是對于概念的具體內容沒有界定清楚;
典型案例:
有人說“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聽起來刻薄,但只要去看一看國際上經濟學界哪些最重要的學術刊物, 有多少文章是來自中國國內的經濟學家,就會知道這還是比較客觀和寬容的一種評價。(2007)
分析:
核心概念“真正的經濟學家”界定不清。
謬誤四:自相矛盾
一方面肯定,一方面又否定;
典型案例:
一般來說,要正確判斷某一股票的價格高低。唯一的途徑就是觀察他的歷史表現?!獜墓墒蝎@取利益,第一是要掌握股價漲跌的概率,第二是掌握股價漲跌的概率,第三還是掌握股價漲跌的概率。
分析:
“要正確判斷某一股票的價格高低。唯一的途徑就是觀察他的歷史表現。”與“要從股市獲取利益,只能借助股票漲跌的概率進行預測”相矛盾,這種自相矛盾的說法,削弱了上文推理的有效性。
謬誤五:非黑即白
只顧一點不及其余的情況,條件過于單薄無法支持論證。
敏感詞:不是···就是···;
案例:
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企業經營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戰勝競爭對手,因為顧客不是選擇你,就是選擇你的競爭者。(2004)
分析:
認為“顧客不是選擇你,就是選擇你的競爭對手”是有失偏頗的。
謬論六:誤用充分/必要條件
充分條件:認為有了A就一定有B,過于絕對。A并非是B的充分條件。
敏感詞:“只要···就···”;
必要條件:只有有A才會有B,過于絕對。A并非是B的必要條件。
敏感詞:“只有···才···”、唯一、必須;
案例:
1. 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才能杜絕企業丑聞的發生。(2006)
2. 只要在滿足顧客需求方面比競爭者快一點,你就能夠脫穎而出,戰勝競爭對手。(2004)
謬誤七: 以偏概全
所調查的對象,不一定代表所有人的想法。
敏感詞:調查、統計,由小部分現象總結得出大部分現象;
案例:
該公司去年在100家洋快餐內進行大量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0%的中國消費者認為食用洋快餐對于個人的營養均衡有所幫助。
分析:
在洋快餐店內進行的調查問卷所得出的結論未必恰當。
其他案例:
1. 每1000名消費者中,只有5個人投訴對服務不滿意,因此證明這項服務質量很好。(2005)
2. 在知識經濟時代任何人所掌握的知識,都只是滄海一粟。這使得在培養與選拔人才時,知識尺度已變得毫無意義。(2009)
3. 由于稅收起征點上調,國家收到的稅收大幅度減少,政府就更沒有能力為中低收入者提供醫療、保險、教育等公共服務,結果還是對窮人不利。(2011)
謬誤八:歸因不當
探求原因時出錯。
關鍵詞:因為...由于...
案例:
碩士、博士這些知識頭銜的實際價值一再受到有識之士的質疑,道理就在這里。
分析:
“碩士、博士受到質疑”,是因為知識無用?還是因為這些碩士、博士沒有掌握足夠的知識?如果是后者,那么材料的論證不但不能說明知識無用,反而說明我們應該掌握更多的知識。